摧毁敌方部队的核心在于精准的兵种克制与战术配合。陆军部队中,重型坦克凭借高护甲和火力成为突破防线的首选,但需注意其移动速度较慢且易被反坦克炮针对;火箭炮则擅长远程范围打击,尤其对集群步兵和轻型装甲单位效果显著,但部署时需要防空部队保护。空军方面,轰炸机对地面固定工事和密集部队有毁灭性打击能力,而战斗机则负责夺取制空权并拦截敌方空军。海军单位如战列舰在海岸战中能提供强力火力支援,但需避免进入浅水区被小型舰艇围攻。理解各兵种属性差异是制定摧毁策略的基础。
战术层面,摧毁部队的关键在于侦察与先手优势。侦察机或高速轻型单位应优先探查敌方布防,明确其主力兵种和薄弱环节。针对敌方防御体系,通常需要分阶段作战:先由炮兵或空军削弱关键设施如防空炮、炮塔和资源点,再由装甲部队突破防线,步兵单位跟进占领。若敌方采用环形防御,可采用多方向佯攻结合主力突袭的战术,迫使敌方分散火力。火箭炮部队在防守时可与炮塔形成交叉火力网,对扎堆进攻的敌军造成致命打击。指挥时需实时调整部队站位,避免己方单位进入敌方优势射程。
资源管理与科技升级直接影响部队摧毁效率。优先升级军事基地和兵工厂以解锁高阶兵种,同时确保资源建筑均衡发展,避免出现钢、橡胶等关键物资短缺。军官系统能为部队提供额外属性加成,选择与主力兵种匹配的军官并提升其技能等级至关重要。提升火炮控制技能可增强装甲部队攻击力,闪电突袭技能则能强化空军先发制人的能力。战斗中阵亡部队的回收率受科技影响,机械改造类科技能减少战损并提高资源回收比例。
长期作战中,摧毁敌方有生力量需结合心理战与持久消耗。持续打击敌方资源采集点和补给线可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,同时利用快速机动部队骚扰使其难以组织有效反击。军团协作能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对关键目标实施饱和打击,而单兵作战时则应避免正面强攻,转而采用游击战术消耗敌方精锐。部队士气归零会导致兵力持续损耗,因此需通过及时休整或占领据点维持士气值。最终摧毁敌方核心部队往往需要多兵种协同、资源支撑与战术耐心的综合运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