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将的战斗力主要由属性、战法搭配和兵种适性决定。智力属性影响谋略伤害和谋略防御,武力属性决定兵刃伤害,统率影响防御能力,速度决定出手顺序。武将的成长值决定了属性提升空间,高成长武将后期优势明显。战法分为被动、指挥、主动和突击四种类型,优先级依次降低。被动战法在战斗前生效且不受控制影响,指挥战法影响多数武将,主动战法需要准备回合且有概率发动,突击战法在普通攻击后触发。兵种适性分为SABC四个等级,适性越高属性加成越大,战斗中要注意利用兵种克制关系。
战法搭配需要遵循属性一致性和效果互补原则。武力型武将应搭配兵刃输出类战法,智力型武将适合谋略伤害战法。低概率主动战法可搭配增加发动几率的被动战法提升稳定性。突击战法配合连击效果能显著提高输出频率。嘲讽类战法适合搭配反击或受击增益效果。战法升级可提高发动概率和效果强度,但要注意非新手期遗忘战法会损失20%经验。传承战法时需谨慎选择,优质S级战法往往比10点属性带来更大收益,弱势橙将可优先用于传承。
战斗阶段需要掌握行动顺序和状态判定机制。每回合开始时按速度决定武将行动顺序,随后执行已施加的状态效果。主动战法在行动阶段概率判定是否发动,需准备的战法会延迟相应回合。普通攻击前会判定缴械等状态影响,突击战法在普攻后触发。士气系统直接影响部队伤害输出,满值为100点,可通过建筑提升至120点,行军会消耗士气,0士气时伤害降低70%。侦查系统能提前获取敌军部署信息,利用兵种克制和阵容针对性能大幅降低战损。
资源管理和战术运用是持续作战的基础。斯巴达部队可用于侦查和消耗敌方主力体力,1000兵力配置性价比最高。驻守能防御周边八格领地,调动可实现双倍行军速度且不降士气。攻城时要注意守军、驻军和器械部队的区别,合理计算攻城时间差。闭城准备需2.5小时,提供6小时免战期。九宫格八卦阵等防御建筑满级后能显著提升隘口防守能力。武将体力每小时恢复20点,出征需预留足够体力应对连续作战。铜币应优先用于战法升级,强征功能可加速战法培养进度。
扫荡是直接获取经验的方式,高等级武将带低级武将可降低消耗。20-30级建议扫荡5级地,30-40级选择6级地,35-49级扫荡7级地,40级以上可挑战8级地。讨伐、委任和练兵也是有效的经验来源。觉醒后武将可学习第三战法,但需消耗同品质武将。进阶提供额外属性点,每次进阶需要相同武将。装备系统包含武器、防具、坐骑和宝物四类,锻造材料通过寻访和讨伐获取。阵营加成需要3名同阵营武将激活,最高提供10%属性提升。
加入同盟可共享资源奖励和防御支援,关键战役需要统一调度。迁城至战略要地需提前规划领地连接,九宫格布防能有效控制隘口。攻城前应建造营帐提供调动节点,箭塔扩展视野范围至2格。被俘虏后可通过缴纳资源、同盟解救或紧急撤离三种方式脱困,后者会放弃所有领地。前线作战要注意保留预备队,利用二层防线消耗敌方主力。大型战役胜负往往取决于资源储备和持续作战能力,内政建设不可偏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