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城与攻城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资源储备、兵力部署和战略规划。守城方依托城墙防御工事和补给优势,能够以较少兵力抵御大规模进攻,但需长期维持城防设施和士气;攻城方虽需投入更多兵力与资源,但若能集中优势突破关键防线,往往能快速瓦解守军。两者各有优劣,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难易之分,关键在于战术执行与时机把握。
城墙和箭塔等固定防御设施能有效消耗敌方兵力,而驻军调度则需根据敌方进攻路线动态调整。农业值和商业值决定了城池的持久战能力,士气值直接影响守军战斗力。若防守方提前破坏敌方攻城器械或切断补给线,可大幅降低攻城效率。守城并非被动挨打,适时派出精锐部队骚扰敌方后方营地,能打乱其进攻节奏。
攻城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兵力碾压或战术突袭。大型城池需集结多人协同进攻,宣战后有30分钟准备期用于部署兵力。破坏城墙、降低城防能力是前期必要准备,判金复活机制则保障了持续作战能力。中小型城池保护期仅1分钟,可采取车轮战消耗守军。避免同时与多个接壤城池开战,防止陷入多线作战困境。攻城方需特别注意家族占领上限,超出上限则无法获得新城池。
资源管理是决定攻守成败的基础因素。守城方需持续提升农业值和商业值保障资源产出,剿匪既能获取武勋又可提高民心值间接强化城防。攻城方则要储备足够粮草支持远征,通过功勋奖励和日常活动获取锦囊等战略物资。无论攻守,科技研发对兵种强化都至关重要,过早消耗资源升级低级装备会导致后期发展乏力。
守城方运用驻军系统可自动反击并获取武勋,但遭遇强攻时需手动派兵增援关键节点。攻城方要灵活切换突击、攻击、防守三种战术模式,利用兵种克制关系。保护期机制要求攻城方精确计算进攻波次,而守城方则需把握保护期结束后的布防时机。战场形势瞬息万变,过度依赖固定套路往往会导致战略被动。